《梦中的镜中启示原版》
中新网8月5日电 受台风影响区域的民众应该做好哪些防范准备?在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、应急管理部5日举行的汛期安全知识发布会上,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徐珺作出解答。
徐珺介绍,防范台风,注意一定要“防风又防雨”。首先要及时关注气象部门滚动发布的最新台风路径、强度和风雨预报,其中需要重点关注风雨预报,不要只关注登陆信息;二是在防风方面,台风中心经过区域的船只要及时回港,加固港口设施,防止船舶走锚、搁浅和碰撞;三是面对台风时,公众可以提前加固临时建筑物,用木板或者铁焊等加固门窗,同时要及时移除屋顶、阳台的悬挂物,防止强风来的时候撞坏门窗。另外要提示,公众可以提前准备好食物、水源、充电设备、应急设备等。在强风影响期间,民众可以躲进相对牢固和密闭的空间,像卫生间等,防止强风把门窗刮坏的时候造成人身损害。
“对于防雨方面,大家知道台风也是可以产生强降雨的,要防范台风强降雨可能造成的洪涝、山洪、滑坡、泥石流等。”徐珺特别提示道,台风的强度虽然是由风的强度来定的,但台风产生降水的强度和台风的强度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,不要以为弱台风就不会产生强降雨,比如2023年登陆华南的台风“海葵”,就在华南地区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洪涝,所以要关注降雨的预报。一般情况下对可能造成严重风雨影响的台风,气象部门会同时发布比较高级别的台风和暴雨预警,这种情况下民众一般要听从统一安排及时撤离。
此外,徐珺表示还要防范台风远距离降水。这是指虽然一个地方距离台风在千里之外,但受台风外围水汽输送和其他天气系统的共同作用,在这个地方也产生了比较强的降雨。所以,如果关注到台风信息,有台风活动的时候要留意一下当地的天气预报,提前做好防范。 【编辑:叶攀】

实现医养结合。一是按照生命周期制定健康指标,不再将大龄和老龄机能衰退当疾病,大力开展维护健康机能的康复服务;二是全专融合医护资源进社区,包括一、二级医院和急救网络,支持居家养老和基本保健服务需求,各类医疗机构要在优质高效服务体系内找到自己的位置,大型医院单体发展的时代结束了。2032年中国可能进入重度人口老龄化社会,国民平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,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个亿,届时“63婴儿潮”一代人进入70岁,可以预见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增加,要从现在开始建设“医院专科/急性治疗、社区康复/非急性治疗和家庭照护/夜间看护”相结合的医护体系;三是发展长期照护事业产业和长期照护保险计划,满足高龄老人失能失智照护的刚性需求。长期照护属于带病生存的广义医护范畴,需要大力培育“家庭照护床位”以满足70%需求。德国和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计划相对成功,其经验值得借鉴。《梦中的镜中启示原版》 薇姐,今年已经56岁,去年退休。年轻时,夫妻都忙于工作,没有要小孩,直到她45岁才生一胎,今年儿子11岁,正读小学五年级。“退了休,就是管孩子;不过,别人是管孙子,我是管儿子。”薇姐说,至于养老,既很现实,也很遥远。